您的位置:國際貿易網 > 行業資訊 > 巨量逆回購本周到期 央行如何對沖3510億元成疑 |
巨量逆回購本周到期 央行如何對沖3510億元成疑 |
發布時間:2012-2-1 來源:--- |
本周,央行節前巨量逆回購操作即將到期,市場資金面再度面臨緊張形勢。專家表示,長期來說,降低準備金率將成為央行的必然選擇。 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周,為滿足資金需求量,央行1月17日和19日分別實施了1690億元和1830億元的14天期逆回購操作,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不過,春節假期過后,這一大筆資金本周將陸續到期,僅此就會從市場中抽走3520億元。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發現,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僅10億元。因此即使央行不再進行其他回籠操作,本周公開市場也將實現3510億元的資金凈回籠。 巨額的凈回籠量顯然加深了市場擔憂,1月31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部分品種開始走高,且長期品種利率水平均處在高位,其中隔夜利率上升10.97個基點,報2.9675%;14天利率上升10.92個基點,報4.9600%;1月以上品種利率均超過5%。為此,央行1月31日繼續暫停央票發行,避免資金面過度緊張。 不過,僅暫停央票發行恐怕難以起到良好的對沖作用。導報記者注意到,不僅是本周市場資金緊張,整個2月份公開市場到期央票處于較低水平,僅為120億元。因此,央行如何調控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王常齡對導報記者表示,"降低準備金率只是時間問題。"從宏觀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市場資金面受到供給和流動性不足的雙重壓力,需要央行注入流動性資金。數據顯示,除了2月份到期資金量較少外,其后數月的到期資金量也呈現逐漸遞減態勢,6月份僅有90億元。同時,王常齡表示,由于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加上歐債危機帶來的歐美金融機構資本回流壓力,預計外匯占款今年將呈持續減少態勢,這也制約了國內資金的流動性。"所以,雖然短期內央行可以通過停發央票和逆回購等方式緩解流動性緊縮,推遲降低準備金率的時點,但中長期仍需多次下調準備金率,以對沖外匯占款增量的趨勢性下降。"王常齡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