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ekooa"></ul>
    <ul id="ekooa"></ul>
    <ul id="ekooa"></ul>
  • 免費注冊 | 外貿手冊 | 產品 | 商機 | 報價 | 手機版 | B2B Marketplace
     
     
     
     
     
    熱門搜索: 國際采購 進出口貿易 國際貿易
    今日更新商機 23055 外商來之前我們應做哪些準備工作  為什么北美的買家會經常下小訂單  出口報價實用技巧  年輕外貿從業人員成長之路——報價的玄機  單筆出口業務利潤粗約估算辦法  網上貿易如何讓小單變大單
    您的位置:國際貿易網 > 行業資訊 > 逆差將是大概率事件 外貿遭遇到春寒
    逆差將是大概率事件 外貿遭遇到春寒
    發布時間:2012-2-13 來源:---
      進出口政策要總體保持穩定。如果做調整,也應當是鼓勵性多于限制性
      龍年中國的進出口形勢耐人尋味,巨額數字背景潛藏的變化與風險引人注目。
      2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2012年1月份外貿進出口情況,數字顯示進出口增速繼續回落。
      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下降15.3%。貿易順差為272.8億美元,比去年12月份165.2億美元的順差有明顯上升,亦遠高于去年同期的64.6億美元。
      此前一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CPI等部分宏觀經濟數據,通脹水平略高于預期。近期PMI總算有所回升,從而減弱了新春之際蒙在中國經濟之上的絲絲陰云。
      最新的中國宏觀數據并不完整。按慣例,國家統計局會在3月才公布開年1月的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工業增加值等數據。因此,新公布的1月外貿數據,就成為觀察2012年中國經濟開局情況的重要指標。
      實際上,對中國經濟和外貿增速放緩,是此前國內外的共識。
      2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發布的《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受外部經濟影響,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在2012年進一步下降至-0.9%,較2011年-0.5%有較大回落。
      更早些時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一個論壇上指出,盡管去年12月海關公布的出口增長遠超預計,今年進出口形勢仍然是最困難的一年,也是最嚴峻的一年,"可以說是從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一年"。
      外界還注意到,龍年春節剛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到外貿大省廣東視察調研,其中物流和外貿企業的經營情況為其關注的重點之一。
      逆差將是大概率事件
      與外貿整體增速放緩相關,業界較為關注的一個核心變化是,去年曾出現月度貿易逆差,那么中國持續多年的貿易順差,會否在今年整體上變為逆差?
      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由于受今年春節早至的影響,加之全球經濟不景氣對中國出口的沖擊,1月進口需求量和出口訂單完成量都相較往年要少,進出口同比增速將有較大回落,1月至2月應當是今年內中國進出口規模的低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此前預測,1月進出口增速可能雙雙墜入負增長區間,出口同比下降3.8%,進口同比下降9.9%。他解釋,這既有農歷春節生產不正常因素的影響,也有人民幣有效匯率過強導致企業訂單不足的原因。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亦指出,1月進出口紛紛下滑符合以往季節性因素。即一般年末貿易活躍程度較年初更為頻繁,且春節當月,諸多進口活動也將減少,進口需求提前一個月釋放。
      中國外貿逆差何時出現,各大機構看法不一。魯政委預計,在進出口雙降的情況下,1月貿易順差仍能保持在160億美元左右這一不算太低的水平上,2月外貿才有可能出現逆差。而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1月出口增長速度可能會大幅下降至6.3%,慢于進口增速11.2%,由此出現約9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雖然對逆差出現的月份預判不一,但普遍認為前三個月出現單月貿易逆差概率很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亦對《財經》記者說,由于去年外貿連續下降趨勢的壓力還在,今年初雖然外部環境有一些積極變化,但由于1月的春節因素,外貿不會有明顯改善,所以還是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的準備。"過了一季度的動蕩期,進出口會有一個明顯的穩步回升。"
      此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日前發布的1月制造業PMI為50.5%,比上月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去年11月落至最低點后連續第二個月回升,且站在50%的榮枯線之上,預示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調過程將逐步趨穩。
      但從分項指數來看,當前進出口貿易仍然低迷,此番推動PMI回升的主要動力來自內需。數據顯示,繼去年12月上升2個百分點以后,新訂單指數1月又升0.6個百分點報50.4%,為近三個月來最高值;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則比上月大幅下滑1.7個百分點報46.9%,連續四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來自國外的產品訂單連續回落,1月制造業市場需求的回升主要因素來自國內。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1月的有效工作日不多,而去年的春節假日又是在2月,因此把今年1月-2月數據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應該能更準確地反映當前外貿形勢。
      外貿春寒料峭讓出口企業普遍看低今年出口形勢。
      浙江樂威泵業有限公司主要出口水泵和電焊機兩種產品,該公司外貿部業務員童范平告訴《財經》記者,他從事外貿行業已有七八年時間,憑其個人經驗,感覺今年外貿前景比較悲哀,"我個人1月沒做多少訂單,和往年相比大概少了10%左右,春節回來還沒接過訂單,情況不是很樂觀。"
      廣東省經信委2月1日發布的1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數據顯示,1月廣東PMI為43.7%,比上月回落6.8個百分點,再度跌破50%榮枯線。這種走勢分歧的出現,專家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出口部門占廣東制造業比重較大,因此受海外訂單下滑影響更大。
      同時,外貿訂單呈現總體"縮水"態勢。去年底廣東佛山南海檢驗檢疫局向15類749家中小出口企業發出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接到今年一季度訂單的企業有375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52%;接到半年訂單的只有57家,占8%;有37%的被調查企業沒有接到任何訂單。
      穩政策VS調政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廣東考察時指出,進出口政策要總體保持穩定。如果要做調整,也應當是鼓勵性的多于限制性的。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執行組長、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向《財經》記者表示,勞動力和資源性原材料已處于長期上升通道,各種生產要素上漲,嚴重擠壓企業利潤空間。
      "課題組調研表明,包括五金、鞋襪、服裝、家具、裝飾材料等共有17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利潤相當低微,甚至為零。"黎友煥說。
      不少出口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在國外經濟形勢堪憂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外部壓力下,國內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各種因素又進一步擠壓利潤。再加上國外進口商貨比三家拼命壓價以及國內大部分企業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等因素,令行業發展舉步維艱。"外貿景氣和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屬不可抗力因素,只能想辦法消化,此外出口企業紛紛寄希望于穩定出口退稅政策、放緩人民幣升值速度等政策紅利。"人民幣升值對中小企業的打擊度很大,政策扶持方面,我們最大的希望是政府能讓人民幣穩住。"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認為,如果單純出臺補貼政策,可能遭遇貿易壁壘,不利于改善國際貿易環境。幫扶外貿企業最好從信貸角度出發,一方面放松整體信貸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針對符合條件的外貿企業做一些定向信貸。
      浙江省商務廳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向《財經》記者表示,出口企業在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下,銷量增長利潤卻在減少,"現在做外貿包括內貿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企業的利潤非常低,很多企業甚至是負利潤。"今年很多外貿企業問我是不是到了最困難的時刻,我跟他說,如果不能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們現在不是最困難的時候,還有更困難的時刻即刻到來。"張漢東說。
      張漢東建議,政府應在放松監管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幫助企業應對用工成本上升以及在金融領域解決融資難問題等多個方面,幫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農行戰略規劃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當前國內正處于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期,出口企業要轉變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現有剩余的生產能力挖掘國內市場機遇。該報告撰寫者袁江對《財經》記者指出,因出口受到沖擊導致產能閑置十分可惜,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給予政策扶持,引導居民消費,探索出口轉型與擴大內需的聯動機制。
      在進出口數據公布前,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2月9日公開表示,1月份的出口數據無法"讓我們感到樂觀",并表示將通過稅收政策來支持出口。
      腳踏兩只船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此前指出,在當前外貿形勢下,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和國內區域布局將是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
      不少專家指出,降低對發達國家的外貿依賴度,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在當前的外貿局勢下變得格外急迫。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增長23.9%,高出同期進出口總體增速1.4個百分點。此外,對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34.5%、42.7%和76.7%,均大幅高于同期總體進出口增速,中國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強勁可見一斑。
      魏建國認為,東盟從去年開始實施貿易項下的零關稅以后,東盟與中國雙邊貿易額很可能從現在的第二方陣躍居到第一方陣陣營。
      瞄準新興發展中國家開拓多元化市場正成為越來越多出口企業"御寒"的現實選擇。
      浙江省甌海對外貿易公司外貿部經理蔡家向《財經》記者介紹,由于南美、東南亞市場價格較低,在企業生產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以前公司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南美、東南亞市場客戶較少。現在歐洲市場不景氣,倒逼企業多渠道開發新興市場來彌補市場空缺。
      深入挖掘中西部地區出口潛力,優化貿易區域布局也很關鍵。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廣東、江蘇等七個沿海省市去年對外貿易合計占八成以上,仍居主體地位,但中西部地區出口貿易潛力正日益顯現。
      2011年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同期總體出口增速,其中重慶、河南、貴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別為1.6倍、82.7%、55.5%和63.1%。
      上述農行戰略規劃部研究報告指出,面對外部經濟動蕩的沖擊,防止東部地區出口深度回落和挖掘中西部地區的出口潛力是2012年"穩出口"的兩大重要著力點。
      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本地區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做好國際物流體系規劃和建設,提高本地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有業內人士提醒,中西部地區在外貿高增長態勢下應保持頭腦清醒,在引進投資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方面應杜絕"撿到籃子里便是菜"的粗放式招商模式,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加工貿易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相關鏈接
    ·22省區上半年GDP增速出爐:重慶最快河北墊底 --
    ·電商巨頭上演家電促銷三國殺 B2C網站現倒閉潮 --
    ·發改委:大蒜和雞蛋價格漲幅位于正常區間 --
    ·統計局:5月份CPI同比上漲3% 創23個月新低 --
    ·惠譽下調希臘評級 歐美股市大跌 --
    ·房地產預期回暖 水泥行業始驚蟄或回暖 --
    ·發動機存缺陷 標致雪鐵龍召回數百進口車 --
    ·階梯電價首檔電量:上海>廣東>天津 --
    資訊搜索
    請輸入資訊關鍵字:
    標題 內容
    免責條款 | 幫助中心 | 在線留言 | 公司列表
    網絡管理員信箱:web#vooec.com(將#替換成@)
    本網站版權歸國際貿易網所有 Copyright © m.338jjj.com 2003~2023